我叫刘子明,我是1996年在北林读的风景园林专业,2004年到2010年在凡尔赛,2010年回国工作,回国已经工作7年了。接下来我就直接进入主题,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如何从场地的特征出发来把一个项目做好。
法国注册景观建筑师刘子明博士
第一个项目是深圳安托山博物公园景观设计。这个项目其实是做了好多轮,我参与的这一轮的时候当时是得了国际竞赛的一等奖。这个项目就是位于这个地方,是在深圳这个地方是塘朗山,这个地方之前是一个采石场,就是深圳三十多年的建设很多石材都是从这个地方开采的,当然还有别的采石场,这些地方是世界之窗之类的,这个地方是深圳湾公园,大概面积有55公顷。这个是采石场的一些情况,就是它公园的东侧基本上都被采石成这个样子了,就本来是比较好的这种山体,然后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周边也建了一些这种保障房。然后深圳有一个二号线地铁站就在这个周边,我们可以看到采石场采的石头留下来的一些痕迹,这些都是去现场拍的很多照片整理出来的。
我们就对采石场这些石材的机理进行了一些分析,然后提取机理中某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因为要做一个采石场,当时我们的设计师就说要建成博物公园,就说在55公顷的地表上,当时西侧它的生态系统保持的还比较完整,东侧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照片了,我们设计之初说是要建30个博物馆,我们当时想的问题就是如何创造一个比较有后工业感的,同时能进行自然的生态修复又满足工作需求的一个项目。既然它这个采石场地表留下来很多这种痕迹,我们就把它地表本身的痕迹反应到我的项目上,就是它地表已有的痕迹,这个是当时的一个项目初始的阶段,我们就把地表能够代表地表的一些痕迹我们反应到这个公园的平面的布置上。当然了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一步步地对这些地表的这些痕迹进行整理和切割,就是会分成无数的这种小空间。
这些小空间当然这个是一个空间形态上的问题,因为这个公园其实第一步,或者说最基本的一步是生态修复。所谓的生态修复,因为它西侧的山体是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当然从一个大的尺度上,我们没有整理出来,它的生态廊道应该是从塘朗山到安托山,到世界之窗再到这个深圳湾公园,这个我们有专门的研究和分析,因为时间的原因,不可能讲得这么详细。然后我们在这个尺度上,中等尺度上我们肯定是把西侧的一些原生态比较好的这些景观尽可能地跟东部融合在一起,所以它会创造出这样的空间,进而就是这些空间的话,这个地方当时我没有画出来,就是一个生态廊桥连接北侧的塘朗山,一直从这个地方悬过来、悬过来。这一侧就是从这边,因为它这个地方是一个谷地,谷地的这个景观资源是非常好的,这个地方是一个山顶,待会我们有详细的图纸来介绍这个山顶我们是怎么做的。然后从这边悬过来,这边有一些比较陡的坡地,坡地我们做了一些这种悬崖式的这种景观建筑。然后在这个场地里面进行无数的切割和划分,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这样形态的东西。
最新评论: |
28365365官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azlhq.com